-
新疆棉花收获已过九成 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段时间,我区各地克服疫情影响,抢抓农时积极推进棉花收获工作。目前,全区棉花收获进度已过九成,主产区收获工作基本完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率预计突破95%,机采率达80%以上,产量有望再创新高。随着棉花大面积成熟,各地棉花采收进入高峰期。在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且克且克村的棉田里,一台台大型采棉机在高效采收棉花。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棉农及时解决棉花收获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棉花顺利采收、拉运、交售。在轮台县策大雅乡牧业村,当地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棉农提供服务,打包膜、润滑脂等相关物资得到了及时保...
-
年织布2.2亿米,看河南新野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纺织服装产业是新野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县域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新野纺织服装产业坚持“提升纺纱、主攻面料、打通印染、发展终端、塑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强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形成了以上市企业新纺公司为龙头的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产业链条完善进入发展快车道“十三五”期间,新野县按照“提升纺纱、主攻面料、打通印染、发展终端、塑造品牌”的发展思路,打造了以新纺公司、罗蒙服饰为龙头、62家企业为群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目前,新野县拥有规上纺织服装企业43家,纱锭规模达200万锭,年织布2.2亿米,年产服装1000万件,棉纺织规模...
-
重庆武隆:特色桑产业多元发展 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在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庆市武隆区平桥镇仍把桑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并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新增桑面积、发展养蚕户、拓宽产业链等举措,促进桑产业多元发展,带动更多群众稳步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桑叶采摘已进入尾声,但这并不影响养蚕户李代琼采收桑叶的节奏,在她的一拉一拽之间,桑叶很快被采收入框。李代琼告诉记者,以前她是该村的综合服务专干,年初,为响应村上号召,便流转了几百亩桑林,发展起了集体经济——养蚕,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今年4月份到11月份,李代琼养了90张蚕,预计收入20多...
-
科技特派团助力望江县机采棉产业发展
11月8日,为助力安徽省望江县机采棉产业发展,望江县棉花全产业链科技特派团专家一行结合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田间,走进车间,开展棉花机械化采收、机采籽棉清理加工技术帮扶和指导。望江是安徽省产棉大县,素有“白云之乡”的美誉,机采棉品种、技术、模式已基本成熟,但推广不快、规模不大,主要难在机械化采收、销售以及机采籽棉清理加工。望江县棉花全产业链科技特派团是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皖农工组〔2022〕2号)等文件精神,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中棉所、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省农...
-
陕西安康:科技赋能蚕桑兴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堰湾村全村养蚕农户80余户,占长期在家农户的50%,全年养蚕五张以上农户20余户。年全村蚕桑产业产值70余万元,带动全村200余人致富增收,蚕桑成为群众家中的“白银”,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特色产业。然而蚕茧品种单一、养蚕技术经验化、蚕丝质量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养蚕户,也是堰湾村四支队伍在产业发展上的难题。汉滨区科技局在了解到情况后,帮助堰湾村解决燃眉之急。作为堰湾村巩固衔接帮扶单位,区科技局利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主动对接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邀请“三区”科技人才、蚕桑专家为堰湾村的蚕...
-
电商不“炒”成交额,是“双11”不香了?
11月12日零点,一年一度的天猫“双11”购物节收官。与往年不同,天猫、京东及其他头部电商并未公布今年“双11”的成交额数据,仅表示交易规模“趋稳”,与去年持平。不过,从各大电商平台公布的服装服饰品类相关数据来看,今年的“双11”购物节在“稳”字当中也呈现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多个细分品类销售增长迅猛,商家更重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与购物体验;此外,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也摒弃了以往“跑马圈地”式的无序扩张,更加回归商业零售的本质。电商不再紧盯成交额自从10多年前淘宝商城发起了被称为“光棍节狂欢”的“双...
-
云南永仁:蚕茧丰收蚕农喜 座座“雪山”变“金山”
眼下,在云南省永仁县赛丽茧丝绸有限公司蚕茧收购点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装满蚕茧的小货车、三轮车等各式各样车辆停满了整个收购点,蚕农们喜获冬日里的桶“蚕金”。记者在蚕茧收购点看到,收购现场一片忙碌景象,蚕茧堆积成了一座座“小雪山”,工作人员对一筐筐、一袋袋洁白的鲜茧进行评级、定价、称重、装车,蚕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起加红是莲池乡羊旧乍大村村民,他乐滋滋地向记者算着他的“致富账”。莲池乡羊旧乍大村村民起加红告诉记者:“今年我养了4张蚕,大概收了200多公斤蚕茧,价格是59元/公斤,今天就能卖1万2左右,单价比去年每...
-
四川乐至:绿色打底 助推桑蚕产业迭代升级
一望无际的桑树园,规模大小不一的桑蚕家庭农场一家挨着一家……日前,本报记者与参加“共筑高品质生态圈?共绘都市圈蓝图”媒体行活动的成德眉资等地同行,走进资阳市乐至县现代蚕业产业园,了解当地是如何以绿色打底,助推桑蚕产业迭代升级的。谋求转型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乐至县的蚕桑生产有着15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县域经济的特色主导产业。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自为阵”的传统养蚕,技术落后、难成规模等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是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谋划建设新型的现代蚕桑产业园,让人工劳作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力促这一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
新疆巴州逾300万亩棉花进入收购高峰期
“现在,我们到棉花厂交棉花的时候,不用排队,速度也挺快,随卸随结,一亩地的价格在3000左右,棉花利润在1000元左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博湖县棉农张学军如是说道。连日来,新疆巴州357万亩棉花的采收工作已进入尾声,各棉花加工企业加紧收购,有序生产,确保棉农交得上、卖得出。2022年,棉农张学军种植了2000多亩的优质棉花,由于采取了精细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棉花预计亩产可达470公斤以上。在棉花厂房里,雪白的棉花堆积如山,工人们正有序地对棉花进行装卸、码垛、打包。车间内机器轰鸣、马达传送,打包...
-
宁波时尚节:数字化赋能时尚产业
时尚产业如何被科技赋能?传统时尚怎样玩转数字化?于双十一当天启幕的2022宁波时尚节暨第26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日前圆满落幕,本届时尚节让时尚产业和前沿的数字化科技无缝对接。为期4天的宁波时尚节以“海韵潮涌、时尚东方”为主题,以科技、时尚、绿色为导向,共设置了6大板块、25项活动。其中,展会展示环节吸引了178家企业、228个品牌线下参展,展览面积共计4万平方米,设置时尚经典区、时尚数字区、时尚生活区、时尚供应链区以及时尚户外休闲区五大展区。5000多名专业客商到会洽谈、采购,1万余名普通观众参观互动。营造时尚品牌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