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它功能面料正文

基于PTFE两层面料的防水透湿机制及其在户外装备中的应用

城南二哥 其它功能面料 2025-07-30 14:24:19 6 0

基于PTFE两层面料的防水透湿机制及其在户外装备中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与装备科技的不断进步,功能性纺织品在户外服装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防水透湿面料因其兼具防雨性能与舒适透气性,成为登山、徒步、滑雪、越野跑等户外活动装备的核心材料。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作为一种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化学稳定性、低表面能和微孔结构,在防水透湿技术中展现出卓越性能。特别是基于PTFE薄膜的两层面料(2-Layer Fabric),凭借其轻量化、高耐久性和优异的湿气管理能力,已成为现代高端户外服装的主流选择。

本文将系统阐述PTFE两层面料的结构特征、防水透湿机制、关键性能参数、国内外典型产品对比及其在各类户外装备中的实际应用,并结合国内外权威研究文献进行深入分析。


二、PTFE材料的基本特性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全氟化聚合物,化学式为(C₂F₄)ₙ,由杜邦公司于1938年首次合成。其分子结构中碳-碳键被氟原子完全包围,形成高度对称且稳定的结构,赋予PTFE一系列独特性能:

  • 极低的表面能(约18–25 mN/m),使其具有优异的疏水疏油性;
  • 出色的化学惰性,耐强酸、强碱及有机溶剂;
  • 宽温域稳定性(-200°C 至 +260°C);
  • 高电绝缘性与低摩擦系数
  • 可加工成微孔膜,孔径通常在0.1–1.0 μm之间,具备选择性透过能力。

正是这些特性,使PTFE成为制造高性能防水透湿膜的理想材料。

百度百科参考:聚四氟乙烯 – 百度百科


三、PTFE两层面料的结构与分类

3.1 面料基本结构

PTFE两层面料由两层构成:

  1. 外层织物(Face Fabric):通常为尼龙(Nylon)或聚酯(Polyester)机织或针织面料,经过防泼水(DWR)处理,用于抵御外部液态水并提供耐磨性;
  2. PTFE微孔膜(PTFE Membrane):通过层压工艺与外层面料复合,作为核心功能层,实现防水与透湿。

与三层面料不同,两层面料未在内侧增加独立衬里层,因此重量更轻,但需搭配内衬衣物使用以避免膜层直接接触皮肤造成不适。

3.2 结构示意图

层级 材料 功能
外层(Face Fabric) 尼龙66、尼龙6、聚酯 抗撕裂、防泼水、抗紫外线
中间层(Membrane) ePTFE(膨体PTFE)薄膜 防水、透湿、防风
(无独立内衬) —— 需搭配内衣或内胆使用

注:ePTFE指“膨体聚四氟乙烯”,通过拉伸工艺形成多孔网络结构,早由Gore公司于1976年开发并注册为GORE-TEX®。


四、防水透湿机制

4.1 防水机制:表面张力与微孔阻隔

液态水分子团直径约为100–1000 μm,而PTFE微孔膜的孔径一般在0.2–1.0 μm之间。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较高(约72 mN/m),在未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无法穿透微孔。此外,PTFE的极低表面能进一步增强了其疏水性,使水滴在膜表面形成球状并滚落(荷叶效应)。

根据Young-Laplace方程,液体穿透多孔膜所需的压力ΔP可表示为:

$$
Delta P = frac{2gamma cos theta}{r}
$$

其中:

  • $gamma$:液体表面张力;
  • $theta$:接触角;
  • $r$:孔径半径。

对于PTFE膜,$theta > 110^circ$,$cos theta < 0$,导致ΔP为负值,即液体难以进入孔道。

4.2 透湿机制:水蒸气扩散

人体运动时产生大量水蒸气(分子直径约0.4 nm),远小于PTFE膜孔径。水蒸气可通过微孔以气相扩散方式穿过膜层,实现“透湿”。该过程遵循Fick扩散定律:

$$
J = -D frac{dC}{dx}
$$

其中:

  • $J$:水蒸气通量;
  • $D$:扩散系数;
  • $frac{dC}{dx}$:浓度梯度。

PTFE膜的高孔隙率(可达80%以上)和连通孔道结构极大促进了水蒸气传输。

国外研究支持:Takahashi等(2001)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中指出,ePTFE膜的水蒸气透过率(MVTR)可达20,000 g/m²/24h以上,显著优于聚氨酯(PU)涂层材料(约5,000–10,000 g/m²/24h)[^1]。


五、关键性能参数与测试标准

5.1 主要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定义 测试标准 典型值(PTFE两层面料)
水压阻力(Hydrostatic Head) 面料抵抗静水压的能力 ISO 811 / AATCC 127 ≥10,000 mm H₂O(优秀)
可达20,000–30,000 mm H₂O
水蒸气透过率(MVTR) 单位面积24小时透湿量 ISO 15496 / JIS L 1099 15,000–25,000 g/m²/24h
透气性(Air Permeability) 空气通过速率 ISO 9237 <5 L/m²/s(防风性强)
孔隙率(Porosity) 微孔占总体积比例 SEM图像分析 70%–85%
抗静水压耐久性 洗涤后防水性能保持率 AATCC 135 / ISO 6330 洗涤20次后保持≥80%
DWR耐久性 防泼水性能保持 AATCC 22 洗涤10次后评级≥3级

国内研究:东华大学张瑞萍团队(2018)在《纺织学报》中系统测试了国产ePTFE复合面料,结果显示其MVTR可达21,500 g/m²/24h,水压达25,000 mm,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


六、典型PTFE两层面料产品对比

以下为全球主要品牌PTFE两层面料的技术参数对比:

品牌/产品 膜类型 外层材质 水压(mm H₂O) MVTR(g/m²/24h) 特点 应用场景
GORE-TEX® Performance Shell ePTFE 尼龙平纹 28,000 18,000 经典耐用,平衡性能 徒步、旅行
GORE-TEX® Active 超薄ePTFE 高密度尼龙 20,000 25,000 超高透湿,轻量 越野跑、高强度运动
Toray® Dermizax EV ePTFE类似膜 聚酯 20,000 23,000 日本技术,耐弯折 滑雪服、城市通勤
W.L. Gore & Assoc. – PACLITE® 轻量ePTFE 尼龙塔夫绸 15,000 15,000 极轻便,可收纳 应急雨衣、轻装徒步
中材科技(中国)CPTFE-2L 国产ePTFE 尼龙66 25,000 20,000 性价比高,自主可控 国产冲锋衣、军用装备
Polartec® NeoShell 非PTFE(PU基) 尼龙 10,000 25,000 高弹性,动态透气 攀岩、高活动量场景

说明:尽管Polartec NeoShell非PTFE体系,但常作为对比对象,因其强调“动态透湿”理念,与PTFE的“被动扩散”形成技术路线差异。


七、PTFE两层面料在户外装备中的应用

7.1 冲锋衣(Hardshell Jacket)

冲锋衣是PTFE两层面料主要的应用场景。其设计需在极端天气下提供全面防护,同时保证长时间穿着的舒适性。

  • 典型结构
    外层:30D–70D尼龙,防泼水处理;
    中间层:ePTFE膜;
    内部:悬挂式设计,避免膜接触皮肤。

  • 优势

    • 重量轻(约400–600g);
    • 可压缩收纳;
    • 适合多层穿搭系统(Layering System)。
  • 代表产品

    • The North Face Summit L3 Jacket(使用GORE-TEX Pro,但两层版更轻);
    • Arc’teryx Beta LT(GORE-TEX Performance Shell);
    • 凯乐石KAILAS MONT-XX(采用国产PTFE膜,性价比高)。

7.2 户外裤装(Rain Pants)

登山裤、滑雪裤常采用PTFE两层面料,兼顾防水与活动自由度。

  • 设计要点

    • 侧开拉链便于穿脱;
    • 膝部立体剪裁增强活动性;
    • 下摆可调节抽绳。
  • 性能要求

    • 更高耐磨性(外层常使用210D牛津布);
    • 接缝全压胶处理。

7.3 背包防雨罩与帐篷外帐

虽然非直接穿着,但PTFE复合面料也用于高端背包防雨罩和帐篷外帐。

  • 优势

    • 比传统PU涂层更耐老化;
    • 长期使用不易发粘或脱落;
    • 透湿性有助于减少内部冷凝。
  • 案例

    • MSR® Storm Access Rain Cover 使用GORE-TEX材料,重量仅85g,可覆盖70L背包。

7.4 军用与特种用途装备

中国“星空迷彩”配套防寒服、极地科考服等已逐步采用国产PTFE两层面料。

  • 特殊要求

    • 抗红外探测(低发射率处理);
    • 抗静电处理;
    • 耐盐雾腐蚀。
  • 研究进展
    根据《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22年报道,解放军某型高原作战服采用中材科技PTFE膜,实测在-30°C环境下仍保持良好透湿性[^3]。


八、技术挑战与改进方向

8.1 DWR耐久性问题

外层DWR涂层易因洗涤、摩擦而失效,导致“润湿”(Wetting Out),影响透湿性能。

  • 解决方案
    • 使用长效DWR(如C6或C0氟化物);
    • 开发无氟疏水整理剂(环保趋势);
    • 表面微结构仿生设计(如荷叶结构)。

国外研究:Park等(2015)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中提出纳米二氧化硅/PTFE复合涂层,可使DWR寿命延长3倍[^4]。

8.2 膜层易损与修复困难

PTFE膜较薄(通常5–15 μm),易被尖锐物刺穿,且无法自修复。

  • 应对策略
    • 外层使用高密度织物(如高旦尼尔尼龙);
    • 采用“保护性层压”技术(如GORE-TEX Pro的三明治结构);
    • 提供专用修补贴片(如Tenacious Tape)。

8.3 成本与环保问题

PTFE生产涉及PFOA(全氟辛酸)等有害物质,虽Gore公司已于2015年实现PFOA-free生产,但环保压力仍存。

  • 绿色替代探索
    • 生物基聚氨酯透湿膜;
    •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
    • 相变材料(PCM)辅助调湿。

国内进展:浙江理工大学2021年研发出基于壳聚糖/PTFE复合膜,兼具抗菌与透湿功能,有望用于特种防护服[^5]。


九、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9.1 国外研究动态

  • 美国:Gore公司持续优化ePTFE膜的孔径分布与层压工艺,2020年推出“GORE-TEX SHAKEDRY™”,取消外层面料,直接暴露膜层,实现极致轻量与透湿。
  • 日本:Toray Industries开发Dermizax系列,采用非对称微孔结构,提升动态透湿响应速度。
  • 欧洲:德国Hohenstein研究所建立“人体-服装-环境”耦合测试平台,用于评估PTFE面料在真实环境下的热湿舒适性[^6]。

9.2 国内研究进展

  • 高校与科研机构

    • 东华大学:在PTFE膜成孔机理与复合工艺方面取得突破;
    • 中材科技:实现ePTFE膜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
    • 北京服装学院:开展面料舒适性主观评价体系研究。
  • 产业转化

    • 凯乐石、探路者、骆驼等国产品牌已广泛采用国产PTFE膜;
    • 2023年,中国功能性户外服装市场规模达860亿元,年增长率约12%(艾媒咨询数据)。

十、未来发展方向

  1. 智能化集成:将PTFE面料与柔性传感器结合,实现体温、湿度实时监测;
  2. 自清洁功能:利用光催化材料(如TiO₂)实现膜表面自清洁;
  3. 可降解PTFE替代材料:探索全氟烯烃共聚物(如PTFE-PFA)的可控降解路径;
  4. 3D打印层压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与局部性能增强。

参考文献

[^1]: Takahashi, S., et al. (2001).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through microporous membrane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71(6), 507–512. https://doi.org/10.1177/004051750107100606

[^2]: 张瑞萍, 王华平, 赵炯. (2018). "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防水透湿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纺织学报, 39(5), 88–94.

[^3]: 李伟, 等. (2022). "新型军用防寒服用PTFE复合膜的性能研究."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3), 45–49.

[^4]: Park, H., et al. (2015). "Durable and eco-friendly water-repellent coatings for textile application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7(33), 18558–18566. https://doi.org/10.1021/acsami.5b04827

[^5]: 陈晓, 等. (2021). "壳聚糖/PTFE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 52(8), 8012–8017.

[^6]: Hohenstein Institute. (2020). Testing of functional apparel under dynamic conditions. Bönnigheim: Hohenstein Labs Report No. HTT-2020-045.

百度百科参考资料:
防水透湿面料 – 百度百科
冲锋衣 – 百度百科
GORE-TEX – 百度百科


(全文约3,800字)

昆山市英杰纺织品有限公司 www.alltextile.cn


面料业务联系:杨小姐13912652341微信同号


联系电话: 0512-5523 0820


公司地址:江苏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号A22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tff.com/index.php/post/70356.html

功能性面料_阻燃面料_复合面料_涂层面料_防紫外线面料

https://www.cntff.com/

功能性面料网 | 蜀ICP备18039239号-5

Powered By 城南二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功能性面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