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它功能面料正文

“互联网+传统布艺”焕发新生机

城南二哥 其它功能面料 2023-10-16 11:42:14 112 0

传统布艺在中国历史悠久,据《尚书》记载,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体现了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河北省霸州市胜芳古镇,年过七旬的李凤霞将女红与“互联网+”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编织出她的文化创业梦。

自幼学习传统布艺技艺

在胜芳当地有一种说法,刚出生的小孩子过满月时,孩子的姑姑要送给侄子一双“猪鞋”;如果是侄女就送一双“猫鞋”,外加一件大绸缎斗篷。这些都是用布手工制作的。孩子过“百天”时,姥姥家还要送去“铁裤”,并在裤筒里装上“百岁包”,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李凤霞祖上曾是大户人家,家中女眷每天由长辈带领习作女红,代代更迭。

1951年出生的李凤霞,从小就跟随奶奶学习女红。她手艺精巧,在胜芳镇小有名气,很多人慕名前来向她学习。李凤霞一边自己做活,一边在家带徒弟。

2015年,她在小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霸州市胜芳镇麟凤霞丝绸手工艺公司,将传统布艺手艺传承了下去,并且注册了“麟凤霞”商标。

纯手工缝制工艺繁杂

走进李凤霞的家,她正在缝制布老虎。这些布老虎,小的仅4厘米长、3厘米宽,大的不超过8厘米,大多以红布、黄布缝制,有的用笔勾画眉眼,精细一点的用珠子亮片做眼睛,个个惟妙惟肖。传统的小布老虎还要脚踩红葫芦,葫芦也是用布缝制,葫芦谐音“福禄”,意在为小孩讨个吉利,福禄双全。

李凤霞的布艺完全靠手工缝制,繁杂的做工,非常考验制作者的耐心,包括选料、打夹子、钉嘴、鼻子、耳朵、缝制等十余道小工序和数十道大工序。她的设计图案不用画,完全凭想象,用剪刀不断地剪,直到趋于完美。

为了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布艺红锦鲤,李凤霞买来红鲤鱼养在澡盆里,仔细观察鱼的游动与神情,创作出三种神态的吉庆红鲤。慢慢的,这锦缎红鲤就成了胜芳女孩嫁妆里的必需品。

一件件布艺作品制作费时费力,但繁杂、精细的制作过程,却蕴含着大人们对孩子浓浓的爱。

利用互联网平台谋发展

今年李凤霞已经72岁了,但她思维敏锐。她认为,要让传统布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必须改变布艺只在当地销售的现状。

随着“麟凤霞”名气越来越大,李凤霞积极参加各种展会。考虑到传统布艺运输方便,不怕磕碰,她决定进行网络销售。从2015年开始,李凤霞积极和一家网络公司合作,实现了“互联网+传统布艺”的运作。

如今,胜芳古镇的传统布艺不单是民间工艺,而且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正在不断向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着古镇的独特气质和韵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tff.com/index.php/post/48255.html

功能性面料_阻燃面料_复合面料_涂层面料_防紫外线面料

https://www.cntff.com/

功能性面料网 | 蜀ICP备18039239号-5

Powered By 城南二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功能性面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