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纺织企业陷入恐慌,形势将愈加严峻
“2008年春节,我在纽约第七大道犹太裔成衣工人铜像前久久伫立,看着冬天大的雪落在他的肩头,我拍下这张照片,心里想:纺织企业的冬天真正来了!”身为扬州嘉迪集团董事长的蒋霞萍称,自己偶然的抓拍却寓意着行业的拐点。
“如果说2008年春纺织企业的冬天就已经来临,那么2008年底将是痛彻心扉的寒冬到来。”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贷款压缩已经使微利的纺织业大病缠身,随着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纺织企业或将在年底“溃堤”。
案例
“供应商接二连三上门讨债”
年生产针织服装360万件的嘉迪集团裁员2/3,“我们附近一家500多人的工厂裁员408人,裁员和负债,这些都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嘉迪董事长蒋霞迪表示,“目前银行贷款没有还,供应商接二连三上门讨债,可美国采购商拖欠的2000多万美元货款却没有着落。”
行业利润直线下降
从2007年开始蒋霞萍就明显感觉到服装加工业利润趋微。她说,1件出口价格20美元的成衣成本构成大致是:面料8美元、辅料2.5美元、做工5美元、运费2美元,再加上出口商10%利润,“我刚进入纺织业时利润高能达到40%。”
不仅如此,订单也严重不足,蒋霞萍说,“以前接不完的订单,有一段时间1个订单都没有,即使来订单也不敢提价,更不敢接订单。”
从金融危机爆发开始,美国进口商在价格上非常敏感,采取史无前例的采购从紧策略。不但旧款产品免谈加价,新款产品也是提价甚难。
“金融危机已经造成纺织企业的恐慌,金融危机爆发则全面加深这种恐慌。”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恐慌下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生存困难,在银行贷款、供应商货款到期的年底,困难将愈加严峻。
工人工资大幅提升
以前完成1件成衣制造工人工资如果是5美元,现在则提到8美元。“如果说以前优势是廉价劳动力成本,现在这种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养不起”全职劳动工人,蒋霞萍只能把部分订单下发给个别小加工厂。
据了解,目前部分工业园区活跃着一群专业纺织工人“游击队”,一听说哪个企业有订单就被工头带往工厂进行短期工作,完工后他们就恢复赋闲状态。
与生物链一样,20多年服装产业集群发展,1家企业命运关系着数十家上下游工厂生存。“1家服装企业联系着88家工厂,只要其中1个环节出问题,上下游全部要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这似乎也解释纺织业成批关门或停产的现象。
绕半个地球去要债
由于金融危机带来欧美市场信贷紧缩,供过于求已经影响到美国、欧洲、中国香港在内的广大经销商,他们严峻的商业环境也正通过不同方式传导到国内制造业上中游,本地制造企业不愿意看到的海外欠款事件还是频频发生。
企业十几年间从未接触过的,在一场恶意海外欠款中蒋霞萍悉数见识#p##e#到。“我时常想起那些事情,觉得好像在世上转了100年。”
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破产法院每周都有不同的采购商宣告破产,在数十万美元到上亿美元坏账中,中国企业首当其冲,一向出口数量庞大的中国纺织企业则尤为严重。“1个订单就是1个企业全部身家,1个订单货款收不回来也就宣告企业的死亡。”
虽然要回货物,但是在甩卖过程中蒋霞萍损失近1000万人民币,这却是她过去5年所有利润。“我还算幸运,对方付不起货款,自己连货物都要不回来的大有人在。”
困境
纺织业或将步入“全面衰退”
由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纺织业危机正四处蔓延,在不断萎缩的行业利润前纺织企业将何去何从?
利润下滑已经成定局
来自业内网站日前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739.6亿元,同比增长3.19%,利润增速较2008年前5个月下降5.17个百分点,较2007年1-11月更是明显下降33.79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低增速。
为避免纺织经济出现 “硬着陆”而产生巨大冲击,下半年国家陆续采取诸如上调纺织出口退税、稳定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下调银行2率等举措来为企业松绑减负,但是力度有限的利好政策刺激显然改变不了外部需求减少的现实,也根本起不到遏制出口继续下跌的作用。
出口形势日益严峻
数据显示,2008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7.72%,增速较上半年回落3.36个百分点,较2007年同期回落11.12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化因素,出口下滑程度还要更加严重一些。
更为严重的是出口数量增长显著放缓,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全球经济衰退下外部订单开始减少,这对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消化过剩产能的中国纺织业而言,所带来的风险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纺织大省投资下降
“出口转内销、自创品牌、产业转移到中西部,这些我们都想过,但是这不是一两年能够实现的。”一家已经宣布停产的浙江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在3年前就已经注册商标,但是由于内部环境等原因,内销市场始终无法打开。“这需要大量资金培育,不是中小型企业所能承受的。”
目前沿海大多数省市新开工项目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投资金额大的山东、江苏2省已经出现投资下降现象。
机会
行业洗牌迎来佳机遇
有学者指出,目前纺织业的困境恰恰是行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大好时机,与此同时正有不少企业在这轮大浪淘沙中获得好处。
生死考验刚刚开始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迅速蔓延,外需减弱态势日趋严重,即使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出口退税等政策温和调整等利好刺激下,我国纺织出口仍然无明显改观迹象,下滑态势反而愈发明显。
业内人士开始思考,上半年纺织企业倒闭的重#p##e#灾区主要集中在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身上,而现在需求不足则成为所有纺织企业的噩梦。“纺织企业残酷的生死考验期才刚刚开始。”业内人士大胆预测。
面对日趋恶劣的市场环境,纺织企业纷纷各谋出路:或收缩规模,降低风险;或转移成本,用投资维持利润;或转内销,转攻国内市场;或改变经营方向,专注于品牌建设。
行业洗牌时机来到
“我做了30多年服装加工,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困境。”对于江苏金飞达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飞来说,大部分企业的困难或许是他们的机遇。“通过自己设计面料、减少成本、提高议价能力,掌握话语权。”另一个让王进飞意想不到的收获是,由于大量服装加工企业因遭遇“寒流”倒闭,一些国外客户转而找金飞达加工产品,订单数大幅增加。
“国外客商采购数量开始集中。”一经常“甩单”给小加工厂的纺织工厂主管表示,欧美国家下单方式开始改变,80%工厂无法接到订单,但是20%工厂接到订单比以往增加。
收购美国服装公司则是王进飞巧妙利用美国经济衰退的一大举措,金飞达在2007年6月通过全资子公司金飞达(毛里求斯)公司收购美国Lanco公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下半订单减少 珠三角纺织企业民工无奈返乡
- 下一篇: “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或再上调”传闻折射行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