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贸易风险指数(ERI):97.87
国家风险参考评级:6(6/9)级
国家风险展望:负面
经贸风险
2012年,印度尼西亚名义GDP为8780.4亿美元,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2%,人均GDP为3540美元,通货膨胀率达4.3%。该国产业结构为农业(14.4%)、工业(47.0%)、服务业(38.6%),主要工业行业为石油、矿产、化工、橡胶和烟草。
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丰富,国内需求强劲。苏西洛执政后,经济改革成效显著,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印度尼西亚成为近年来经济增长快的国家之一。但是,近段时间以来,印度尼西亚财政压力、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经常账户开始出现赤字,经济增长面临一定考验。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中大的经济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保持在4%~6%左右,2008年末至2009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形势恶化,印度尼西亚在2009年保持了4.6%的经济增长。不过,由于印度尼西亚经济结构以内需为主,出口大幅下降对其整体经济发展影响有限,当年经济增速为6.2%,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快的国家之一。
投资风险
印度尼西亚政府整体上对外国投资持欢迎态度,2004年以来采取多项改革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外资进入。然而,2009年以来,由于政府内部意见出现分歧,改革动力明显削弱,更加注重保护本国产业。此外,印度尼西亚首都以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贪腐情况较为普遍,劳动力水平不高,劳工保护过于严格,都给投资造成不利影响。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指数中,印度尼西亚在185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8位。
印度尼西亚是《关于解决国家与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和《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签字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纠纷的解决和仲裁结果的执行。
法律风险
印度尼西亚存在监管和法律环境不透明、法律条文不一致,且执行手续繁琐等问题。尽管当前政府已将法律系统现代化作为优先发展目标,并在苏西洛总统的任期连续采取了重大行动,但真正见到成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投资方面,继印度尼西亚政府2007年两次修订《禁止和限制投资领域的条例》后,2010年,印度尼西亚投资协调委员会以总统令的形式再次颁布了修订后的《条例》,对糖精工业部门、建筑公共工程行业、电影服务业、卫生医疗行业和电力行业等多个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同时对农业领域、信息通讯领域等行业领域的外资股权比例限制作出调整。此外,为履行东南亚国家联盟内部关于投资方面的承诺,修订后的《条例》在附件中增加了新的条款,进一步放宽了对东南亚国家联盟其他国家投资者在该国投资的股权限制和地域限制。
总体风险
总体来看,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大国,不存在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苏西洛政府执政以来,推动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大力吸引外资,受到较好效果。目前,印度尼西亚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民生有所改善。不过,困扰印度尼西亚多年的腐败问题并未得到根除,甚至出现扩大和蔓延的趋势。经济方面,印度尼西亚经济整体保持较快增长,其面临的经济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口结构中能源矿产占比重较大,结构单一;二是市场化改革步伐减弱,垄断经济低效仍然普遍存在;三是政府财政收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四是印尼盾极易受到投机性攻击,汇率波动较大,是亚洲风险大的货币之一。(发布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AAAFGNHIYIYO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江苏家纺机企业亮相越南纺织及制衣工业展
- 下一篇: 中国纺联赴贵州苗绣产业考察团走进黄平、丹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