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二哥 第1983页
-
武汉选款天门发货,56家服装企业采用“总部+卫星工厂”模式
5月21日,湖北鑫酷帆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机合一,快速完成裁剪、打线、压浪等工序。鑫酷帆公司主要生产羽绒服、棉服等男士冬装。企业相关负责人郭威介绍,一款男装,从半成品到成品,中间要经过180道工序,这些工序由26个工人依次完成,走完所有工序只需170秒,效率大幅提高。该公司销售总部位于汉正街龙腾大道。近年来公司产销态势良好,为缓解产能不足,选择在天门龙腾服装小镇新开生产加工厂。汉正街龙腾大道是汉派男装集聚地。目前该市场上聚集服装商户1300多家、布匹辅料商户近300家。生产散落与物流瓶颈一度制约汉派男装发展壮大...
-
洞见服装行业七大风向
在开放多元的时代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目前,中国服装产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新风口下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与消费者更进一步,成为服装企业及品牌考虑的问题。直面当下,才能洞悉未来。近日,艾瑞咨询发布《服装行业七大风向》,报告总结了通过联名款焕新拓品的胶囊系列、以残疾人为目标但健全人也可以穿着的适应性服装、从小众潮流变成大众流行的山系/户外风、基于植物纤维的可降解的纯素皮革、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联系的虚拟服装、集合功能性和亲子需求的宠物服装、以国为基础潮和为核心的国潮服饰将成为未来服装行业的风向,为服装行业...
-
海宁家纺产业重点项目“加速跑”
这几日,位于海宁市许村镇320国道以南、永北路以北的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区暨家纺供应链创新基地项目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园区7幢建筑中有6幢全面进入粉刷阶段,剩余1幢也即将结顶。随着许村家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传统物流服务很难满足现代时尚产业规模化生产、柔性化制造等特点,为解决行业痛点,打通上下游全行业、供产销全过程的物流堵点,海宁中国家纺城智慧物流园区暨家纺供应链创新基地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定位为打造柔性定制成品窗帘供应链创新服务平台,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2.8亿元。项目未来将建立“一...
-
武胜:桑枝变废为宝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枝条其实是整个蚕桑产业的痛点,以前通过焚烧处理,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近日,四川芝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公司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员共同研发出全桑枝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出“叶养蚕、枝生菌、渣做肥、肥育桑”的深度循环模式,促进整个蚕桑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武胜县不断延长蚕桑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废弃桑枝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探索蚕桑产业深度循环模式,拓宽蚕桑产业发展道路,就是蚕桑产业深度循环模式践行者之一。前几年,在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四川芝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市场信用监管平台正式上线
2月28日,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市场信用监管平台移动端于“南通百通”APP上线。平台旨在服务大众和商户、提升监管效能、优化园区经营环境,激励商户合法诚信经营,打造南通市“信用名片”。南通市发改委(市信用办)、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大数据集团等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推动南通市信用监管系统建设,该项目纳入市市域治理现代化二期重点项目,系统覆盖全域信用监测、国际家纺产业园市场信用管理、金融大数据风控、信用监管分析四大应用,推动信用场景落地应用,助力信用便民惠企。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市场信用监管平台聚焦我市家纺特色产业,服务...
-
国产滑雪装备站上“冬”风口 3亿人撑起万亿元产业 ——冰雪运动迎来巨大机遇
冬奥会不仅将“冰墩墩”“谷爱凌”送上顶流位置,也让国产滑雪装备站上“冬”风口。“三亿人参与冰雪”给冰雪运动及滑雪度假产业带来巨大机遇,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增长亮点。“往年春节后天气转暖,滑雪经销商的销量就会出现腰斩式下跌,今年却有所不同。”GOSIK OG品牌总经理徐尼克感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显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业内普遍认为,未来10年将成为国内滑雪产业突飞猛进的黄金发展时期。记者也注意到,国产品牌正在崭露头角,争取在这1万亿元的大赛道里实现“弯道”超车。“国...
-
南通市纺织行业在“零碳产业链”发展上率先起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去年,南通市出台了全省首个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意见,对全市船舶海工、造纸、化工等八大重点高排放、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前景、存在问题和解决路径等进行剖析,提出污染减排绿色发展目标和思路。目前,南通市纺织行业已经在“零碳产业链”发展上率先起步。走进大生集团占地两万平米的数字化纺纱车间,放眼望去,几排全自动机器整齐排列、飞速运转,从奥地利兰精集团进口的零碳天丝纤维原料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细纱等工序,终形成一股股精梳纱线。生产全流程采用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只需20...
-
大数据赋能,重塑纺织工业形态
数据革命的洪流中如何成为主流山东省纺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心)于2020年12月11日正式揭牌,这是全国纺织行业个省级中心,也是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在“十四五”期间行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大数据建设分为两个重要维度,一是全行业数据;另一个是各个企业数据的汇集和应用。2月23日的交流会上,山东纺织服装人各抒己见,对山东纺织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大数据本身是给行业赋能的,而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去做,例如:生产销售、库存打样、金融科创等,特别是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整个以大...
-
中国纺联驻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部署2022年工作
2022年3月1日,中国纺联驻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潮州市文化馆召开了2022年工作会议。在总结2021年工作基础上,以3月2日“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妇女创业电商培训公益项目”开班仪式为起点,展开2022年工作重点方向讨论。出席工作会的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黄奕湘,中国纺联非遗办副主任、中国纺联驻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陆茵,潮州市文化馆馆长、工作站常务副站长潘亚顺,高级顾问丁宁,副站长佘燕璇、副站长颜煜滨等相关人员。会议由工作站站长陆茵主持。2021年度,工作站组织机构得以进一步...
-
兵团以28.73%的播种面积生产出全国36.35%的棉花
从兵团农业农村局获悉,2021年,兵团棉花单产160公斤,位列全国。棉花全部6项质量指标中,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级等5项指标均为全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兵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优质优价导向,强化棉花产业链质量协同管理,进一步树立兵团优质棉花品牌形象,更好发挥农业优势,推动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兵团棉花播种面积1305.2万亩、产量208.3万吨。兵团以全国28.73%的棉花播种面积生产了全国36.35%的棉花。狠抓棉花全程质量管控,打赢棉花质量翻身仗。兵团出台《棉花质量提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