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 第47页
-
亚麻能否用酶沤麻法脱胶,其效果如何?
答 亚麻脱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物发酵过程,在我国亚麻脱胶多采用温水浸渍法,俗称沤麻。一般在露天设置一定数量的沤麻池,将选好的亚麻原料(麻茎)装入池中,然后注入水,利用麻茎和水中存在的微生物的自然作用,产生果胶酶等酶类,使果胶类物质部分水解。该法大的缺点是脱胶周期长,打成麻纤维后质量又不稳定。 酶沤麻是在现行温水浸渍沤麻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酶制剂,其与沤麻水中微生物产生的果胶酶起协同效应而完成脱胶。有人曾做过这方面的工艺实验,在沤麻时,添加Serva公司果胶酶和天津利华酶制厂的果胶酶。实验结果表明:在36℃换温水后...
-
.用国产增白剂DCB少量碱性紫BN生产腈纶长毛绒漂白产品,成品白度总达不到要求,而且经常产生色差色花现象,手感也较差,不知如何解决?
答 在腈纶织物增白工艺中加碱性紫5BN并不理想,因为碱性染料对腈纶有一定亲和力,而且随温度高低而有不同,这是产生色差、色花的主要原因,另外白度鲜艳度也不够理想。建议改用进口增白剂BAC 1.8%、分散紫HFRL 0.004%、分散剂WA 2%,(HCOO)21.5%,增白后用柔软剂MC和抗静电剂SN进行后处理。但进口增白剂可能使成本略有增加。 AAA防紫外线面料网VBJYTUJGHNH...
-
纯苎麻针织物在前处理中如何合理解决刺痒问题?
答 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是由苎麻纤维的性质决定的。苎麻纤维与棉、羊毛纤维相比,具有较高的干湿强度(约为棉的2倍,羊毛的5倍),其断裂伸长率较小,但杨氏模量较大,以上特性决定了苎麻纤维的刚性大,纤维硬而挺,纺纱加捻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差,较为松散,纱线毛羽较多。其单位面积内织物的毛羽比棉多得多。而织物刺痒感是指织物表面由毛羽与皮肤接触及机械作用引起的感觉,这些机械作用越大,刺痒感越严重。刺痒感的强弱又取决于纤维末端与皮肤问接触点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刺痒感越大,反之则小。刺痒感也与毛羽长度及截面积大小有关。通过...
-
怎样使亚麻纤维的刺痒感得到较好的改善?
答 亚麻纤维织物手感较粗硬,纤维较短而暴露在织物表面易产生刺痒感。有人曾用酶洗的方法使亚麻织物的刺痒感获得改善,由于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具有降解能力,它能进攻纤维素分子的β一1,4一苷键,纤维素大分子降解生成纤维素二糖及葡萄糖溶于水中。因此,经酶处理后,织物表面的绒毛被除去,表面变得光洁,颜色更加鲜艳,手感柔软,织物的硬挺度和刚性降低,光滑度和悬垂性提高,从而可改善刺痒感。例如,用酶洗剂1538,用量为2%,酶洗时问60min,可获得较好的手感,同时改善了亚麻织物的刺痒感,织物强力损伤在10%以内,重量损失在5%以内。...
-
.由于纺织厂浆纱后上蜡过多,不知有无方法将织物上的蜡去除干净,有利于漂染加工?
答 纺织厂在经纱上浆后再经上蜡处理,其目的是在纱线表面增加油膜,提高纱线的平滑性及抗静电性,从而减少织布时的断头率。但上蜡对印染加工不利,因此必须将坯布上的蜡质除尽。由于组成织物(涤/棉、涤/粘等织物及纯棉布)的纤维种类及组织结构不同,以及蜡在织物上的附着量、蜡对纤维的附着力不同,因而去除蜡质的工艺应有所不同。有关经验介绍:就去蜡难易程度而言,在织物上含蜡率相同的前提下进行比较,涤/富、涤/粘织物去蜡容易,涤/棉织物较难,纯棉织物难。就去蜡前织物状态而言,以半成品进行去蜡效果为佳。用坯布直接进行去蜡和坯布烧毛后再经...
-
低支涤/棉纱线在前处理过程中怎样将棉籽壳去除?
答 低支涤/棉纱线如果用常规涤/棉纱线煮练、漂白方法难以将棉籽壳去除。因为涤/棉纱线按常规是在无压低碱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提高碱浓或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煮练,虽能去除籽壳,但涤纶不耐强碱,使纤维损伤严重。有经验介绍,采用加压的较低温度条件,加入少量烧碱,使棉籽壳充分膨化后,并在练液中加入亚硫酸钠,与木质素反应生成木质素碳酸钠,转变为钠盐而溶解于烧碱中,再进一步升温充分煮练,这样既可减少涤纶的损伤,棉籽壳的去除也能达到质量要求。且亚硫酸钠对棉纤维的氧化脆损具有防止作用。 具体工艺为:28tex涤/棉纱,单纱强力570...
-
.大豆蛋白纤维为什么用常规漂白法,白度不够理想?有无新型漂白剂及漂白工艺研究?
答 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再生植物蛋白纤维,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色纤维。目前主要的技术难点是纤维的漂白,这是因为大豆蛋白纤维中的有色成分及其形成原因尚未弄清楚,常规漂白都难以达到理想的白度。兹将各种漂白方法对大豆蛋白纤维的漂白效果归纳如表2-9所示。 由表2-9可知,上述几种漂白剂的漂白方法,不论是单漂或复漂的漂白效果均不理想,用保险粉加双氧水法白度高为77.43%,硫脲还原漂白效果次之为77.09%。 近年来有报道称,苏州大学郑敏教授等采用亚硫酸氢钠一硼氢化钠+活化剂Q,于70℃处理20min时白度可超过...
-
酶有哪些品种?棉织物前处理用酶氧浴法时有哪些工艺?
答 酶的种类很多,同一种酶还有很多种牌号不同的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棉织物前处理工艺的生物酶,主要有: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过氧化氢酶、漆酶等,这些生物酶是通过基因改性后的微生物发酵而得。其中淀粉酶又有很多种产品,如α淀粉酶、β一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等,目前常用的淀粉酶是L40酶。它能在较高温度下对淀粉分子链中的口一苷键起催化作用,使淀粉糊化,是棉织物酶退浆的理想产品。如棉织物浆料是以合成高分子为主(PVA、PA),则单用α一淀粉酶就不能充分退浆,可使用PVA分解酶和α一淀粉酶一起在50℃条件下作...
-
.请问粘胶缩率是怎样形成的?缩率怎么控制?能否推荐几种适合粘胶织物的防缩防皱树脂整理剂?
答 该纯粘胶坯布可能是一种普通粘胶短纤维(粘胶纤维可分为:普通粘胶、高湿模量粘胶、强力粘胶和改性粘胶等多种)。普通粘胶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较低,横断面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有明显的皮芯结构,吸湿性好,易于染色,不易起静电,有较好的可纺性。但这类纤维的无定形区含量比棉纤维高,聚合度低,因此它的强力比棉低,尤其是湿强力更差(一般仅为干强的40%~50%)。它的耐化学性比较差,对酸、碱、氧化剂等都很敏感。 采用酶退浆而不用碱退浆,这种做法可避免粘胶纤维的损伤。至于造成粘胶织物缩水的原因,主要是粘胶纤维的湿模量低,加上染...
-
.荧光增白剂在使用中可利
答 荧光增白剂在漂白织物上进行增白处理后,能强烈地吸收白光中的紫外光,然后再发射蓝色的可见光,此可见光与织物上原来发射的黄光互补为白光,使织物显得更为洁白。但使用荧光增白剂时,首先要了解该荧光增白剂的泛黄点,因为这和使用浓度有关。一般浓度增加,白度也相应增加,但在一定的浓度下,白度为佳白度时,浓度再增加,白度并不增加,相反白度有所下降或导致泛黄,此佳浓度称为荧光增白剂的泛黄点。各种荧光增白剂由于剂型、力份等生产方式不同,其泛黄点亦不同。 荧光增白剂在使用时,还要了解其有关性能,如耐酸、耐碱稳定性、耐氧漂稳定性、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