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 第396页
-
南通:家纺企业“抢人大战” 熟练工月薪过万
新年开工忙,牛年向前犇。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不少企业的外地员工留在南通过年,这几天也是迅速复工复产。特别是家纺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逆势增长,今年很多企业都决定扩大产能,用工需求激增,他们开出的招聘条件也非常优厚,精品缝纫车工的月薪普遍达到了七、八千,经验丰富的甚至超过了一万元。...
-
“花样数治”为柯桥纺织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近日,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获奖名单公布,柯桥区首创的“花样数治——纺织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机制”荣获铜奖。 花样图案一直是纺织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过去,由于花样版权登记确权手续复杂、司法取证难等问题,导致花样版权纠纷频发,在柯桥,每年受理的花样版权投诉侵权案在1000件以上。眼下,“花样数治”正在重塑花...
-
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湖州蚕桑产业经验做法
2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伟大复兴奋勇前行》中点赞湖州蚕桑产业经验做法,一起来看! 在浙江湖州,一盒盒蚕种正在装盒打包,即将发往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并将在那里进行孵化。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专门培育的700万株桑苗目前也长势良好,来自中国古老而现代的丝绸产业正在...
-
江苏省级蚕桑专家调研指导东台市蚕桑生产
2月7日,江苏省蚕种所副所长、国家蚕桑技术体系苏北站站长周成伟研究员、省蚕种所办公室主任许刚研究员、省蚕种所冷库蒋龙元主任来东调研指导蚕桑生产。 周所长一行首先来到国家蚕桑技术体系蚕桑示范基地——东台佳源蚕茧养殖农场,与佳源蚕茧养殖农场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佳源蚕茧养殖农场探索规模化、智能化养蚕表示肯定,表示进一...
-
海安:加强蚕种质量安全监督 保障用种安全
为切实加强蚕种质量监管,确保全省蚕种质量安全,2月6日,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江苏省蚕种所抽样组前往海安城建集团粮食公司下属蚕源种业公司,对2022年秋制越年桑蚕一代杂交种进行质量抽检。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副主任陈涛、省蚕种所副科长王欣等相关领导参加抽检,南通市...
-
破局2023|纺纱机械:多类产品市场创新高
从2022年前三季度纺纱机械整体运行情况看,上升趋势明显。由于国外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开,尤其是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纺织业在过去两年持续低迷后,新增项目和设备升级改造的意愿增大,中国纺纱机械出口订单飙升,多类产品市场创历史新高。 增量体现产业走向 据行业统计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除精梳机、粗纱机外,包括梳棉...
-
服装出口要稳“高”提“低”
尽管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加之上年增长基数较高,但去年我国服装出口仍然保持优势,实现连续六年稳定增长。进入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众多外贸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服装企业更是跃跃欲试。 相较于线上参展、网络洽谈,线下展览和交流来得更直接,效果更好。但是,今年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需不足更显突出,...
-
新疆蒙古族绣娘:让非遗变得“潮”起来
“唧唧复唧唧,是谁当户织?”新疆博乐市蒙古族绣娘托·图亚的服装设计工作室里传来阵阵缝纫机的声音,她正在赶制一件订单服饰。 托·图亚生活、工作的博乐市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新疆蒙古族民众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蒙古族服饰主要以长袍、帽子、坎肩为主,加以各种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跑好开局“棒”,化纤企业做了哪些事?
今年春节,“节日消费”的开门红,让人们感受到,已经疲软了几年的消费市场正在复苏。 市场复苏的预期提振着纺织化纤企业的信心。自大年初七以来,化纤企业纷纷召开“新春会”,部署生产经营和销售,规划、安排新年度重点工作;多家化纤企业传出投资建设新项目的消息;一批在建的新项目也加速推进、抢抓工期,争取早日投产。 “开年...
-
柯桥:数字化智慧监管平台助力安全生产
2月9日上午10点多,柯桥区安全生产数字化智慧监管平台工作人员在开展线上巡查时发现,某印染企业存在有限空间违规作业现象,马上通知企业安全负责人及时处置。当前,全区110家印染企业正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利用平台管理,可以动态显示企业生产区域各岗位在线作业情况。 柯桥区安全生产数字化智慧监管平台聚焦危化品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