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二哥 第1992页
-
巴州:棉花陆续出苗 植棉成本高于往年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新疆各地播种的新棉已陆续出苗。巴州尉犁县某棉农表示,截至目前,当地4月3日用干播湿出技术播种的棉花(新陆中-78(澳棉))已经陆续出苗。该棉农表示,今年种植成本高于往年。其中,租地费在1200元/亩、种子60元/亩、地膜加滴灌带150元/亩、农药150元/亩、化肥450元/亩、水费300元/亩、人工(拔草、打顶等)300元/亩、农机费(犁地、耙地、播种)130元/亩、中耕50元/亩。按照去年机采240元/亩,其他杂费150元/亩计算,自有地棉花种植户成本在2000元/亩左右,承包的棉花种植户成本在...
-
泰安市纺织服装产业链专班多措并举 ——倾心倾情倾力为企业发展服务
按照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部署要求,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工作专班围绕任务目标,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倾心、倾情、倾力为企业发展服务。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工作专班统筹做好"防疫""工作"两不误,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广泛开展调研活动,链长、专员带领专班先后到岱银集团、中康国创等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要求部署,了解企业现状,并利用腾讯会议等平台与有关企业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利用微信、邮箱等向企业下发表格、调查问卷等,了解企业需求,为下一步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围绕...
-
“苏婴×熙阳”新蚕品种在太湖雪蚕桑基地施行推广
又是一年春蚕季。4月27日上午,苏州吴江向全区养蚕户集中发放春蚕种,共计3985张,品种主要为秋丰白玉,发放范围涉及6个区镇,主要集中在震泽、桃源两地。当天早上9点半,在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内,区蚕桑园艺站工作人员根据各区镇蚕农订购信息,清点蚕种数量,统一发放给各区镇。据了解,今年震泽镇一共领取1386张春蚕种。今年受疫情影响,前期吴江蚕种催青工作委托给镇江蚕种厂,发种当天由专人专车闭环管理把蚕种从镇江运回吴江。“今年我们还引进了50张由苏州大学选育的‘苏婴✖熙阳’新蚕品种,该品种具有强健性好、茧丝质优、纤度细等特点,...
-
安徽:棉花营养钵点籽基本结束 5月中下旬开始移栽
4月以来,安徽多地棉农利用晴好天气,加紧进行营养钵点籽。截至目前,营养钵点籽工作已基本结束,预计5月中下旬棉农开始移栽工作。东至近日,安徽东至地区以晴好天气为主,棉农趁晴好天气抓紧制钵点籽。目前,当地大部分棉农已完成前期打钵点籽工作。当地某棉农表示,今年棉花主要种植在油菜田旁,待油菜收割时移栽棉苗,在省去搬钵运钵劳力同时,有效减少搬运时棉苗受损的风险,提高棉苗成活率。目前油菜尚未成熟,预计收割还需20日左右,棉苗移栽工作在5月中旬展开。纺企方面,近期棉花、棉纱期货大幅下挫,市场悲观情绪增加,纺企、贸易商出货回笼资金...
-
永安镇:纺织服装业“织”出乡村振兴梦
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乡村振兴才更有后劲。永安镇依托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用产业带动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助力乡村振兴。1.外嫁女反哺家乡,巧手搭起致富台李梅是永安镇李村村一家纺织厂的负责人,她还有一个身份--李村村的外嫁女。2012年,她回乡创业,在村里租用村民的房屋,把工厂搬进居民楼,聘请当地村民前来上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家乡人民过上好日子。”李梅说。据李梅介绍,工人每天少的时候有10多人,多...
-
德宏陇川:“把脉问诊”话蚕桑产业 “解剖麻雀”谋乡村振兴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蚕桑产业发展迅速,为解决部分季节蚕病(脓病)爆发严重、亩均效益低等“卡脖子”问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牵头组建了科技特派团,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探索蚕桑产业发展,助力该县蚕桑产业做强做大、提质增效。2021年3月初,云南省陇川县蚕桑产业科技特派团成立,团员囊括省、州、县及当地蚕桑产业龙头企业的科技与管理工作者。随后科技特派团与陇川县县委县政府及企业负责人举行了项目启动和座谈,针对产业“卡脖子”问题,会议确定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探索陇川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子。云南...
-
甘肃棉花播种面积低于预期? 皮棉销售进度缓慢
进入2022年4月底5月初甘肃省酒泉市棉花播种已经全部进入尾声。截止到4月底手摘棉播种基本结束,部分手摘棉已经出苗,机采棉也在五一前后陆续结束。今年甘肃省酒泉市预计全市棉花播种面积在24万亩左右低于预期的25万亩,其中手摘棉大概在20万亩左右,机采棉在4万亩左右。其中酒泉市大的棉花种植区——瓜州县预计种植面积在17万亩左右基本与去年持平,敦煌市预计种植面积在3-4万亩左右。今年酒泉市瓜州县种植棉花面积原计划将高于去年同期,但是截至目前从种植后来看,棉花面积基本与去年持平,并且继续以手摘棉为主。由于手摘棉人工采摘花费...
-
长风破浪会有时,记汉服的产业化进程
近一年多来,汉服圈遭遇的一些变故,让曾经预言汉服有望跳出圈子成为常服并走向大众的人们有了一些踟蹰。2021年年中,老牌汉服品牌兰若庭发微博称进行品牌重组,淘宝店铺也随之关闭;今年1月中旬,在小红书上有多篇安利的花笺溪发博决定闭店;3月,因性价比高被汉服爱好者称为“白菜店铺”的衣锦九都汉服,同样发布消息决定正式闭店清仓,还有梨花渡、棠川纪等等。除了这些圈内熟知的品牌外,更有一些小汉服店在默默无声中退出了。一时间唱衰者有之,依旧坚定看好者亦有之。暂且不说对汉服文化的支持与喜爱,冷静看待这个产业,从井喷似的消费爆发,到有...
-
龙感湖实施三大行动当好纺织产业链链长
“龙感湖有60多家纺织企业,资源要素集聚,方圆十平方公里内,可就近采购纱线,进行坯布印染,上下游配套完备,生产、物流成本也降下来,我很多在吴江、盛泽的企业朋友都纷纷扎根龙感湖,抱团发展。”4月26日,谈及在龙感湖的发展,湖北粤发新材料公司董事长何耀涛说。今年3月,湖北粤发新材料公司投入4000多万元,新上300台津田驹喷水织机,1人看管20台机器,采用新设备织出的弹力布,密度更高、品质更好,更受市场欢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公司满负荷生产,经济效益逆势增长。正在同步推进1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可新增500台织机。龙感湖管...
-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调研凉山蚕桑产业
4月24日至28日,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站长王彦红、一级调研员朱洪顺等一行5人赴凉山州调研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局长阿呷说哈、副局长刘犁,州蚕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其明,相关县市党政分管领导及业务部门分别陪同参加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西昌、德昌、会东、宁南、普格、冕宁六县(市)及凉山州、西昌市蚕种场,进蚕房、看基地、走工厂,与蚕农、企业、推广部门交流,调研粮桑复合套种、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蚕桑种质资源保护、蚕种选育良繁、桑葚生产营销、桑枝食用菌开发、优质茧丝加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4月27日,在宁南县...